反复渗漏,怎样解决?
渗漏部位经维修处理,出现再次渗漏,着实让人头痛,在此,小编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大家的疑惑。
一、局部维修
局部维修作业,必须在渗漏处的迎水面开挖至原水层,周边不小于10cm宽的原防水层留作防水层搭接使用,中间原防水层剔除,再重做防水处理,新防水层必须与原防水层搭接,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。
1.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,由于施工人员未采取保护性措施开挖,对作业面以外的原防水层造成了意外损坏,而又未进行修复的,水源便会经防水层破损处穿透建筑物自身的孔洞或裂缝,形成渗漏。
2.新防水层与原防水层未进行重合搭接的,拼接处会存在一条界面缝,水源会经界面缝穿透建筑物自身的孔洞或裂缝,形成渗漏。
3.新防水层材料与原防水层材料不兼容(如改性沥青类与水泥基类)的,即使设置了防水搭接,也为无效搭接,水源会经界面缝穿透建筑物自身的孔洞或裂缝,形成渗漏。
二、表层维修
建筑物的构造做法丰富多样,在结构层(如混凝土楼板等)上会设置找平层、保温层、装饰层等。解决渗漏问题,宜贴合结构层设置防水层,以杜绝防水层因局部破损,导致水源自防水层破损处渗入防水层下大面窜流,造成大面渗漏。有些老旧屋面的渗漏维修,考虑到开挖至结构层重做防水的成本较高,会选择在刚性层表面(不开挖)设置防水层的方案进行施工。
1.表层防水作业前,应当开孔引流,排尽表层下方空腔内的积水,避免因积水造成的持续渗漏以及表层防水作业完成后,积水蒸发汽体对防水层的破坏,造成渗漏。
2.表层防水作业时,防水层应当对建筑物表层进行全面覆盖,且周边墙体部位必须沿地面上翻不小于20cm,如有遗漏,水源会渗入建筑物表层下方,四处窜流,形成渗漏。
3.表层防水作业后,应当设置防水保护层,避免因日晒雨淋加速防水层的老化,造成渗漏。
三、选材不当
科技的飞速发展,衍生出各种不同形态、不同性能的防水材料,在选用防水材料之前,我们必须对其特性以及其所处的环境作出充分的了解。
1.水泥基聚合物类防水涂料,常规工法施工,其厚度通常偏薄,在长时间浸水后,其透水性较明显。
2.某些水性PU类防水涂料,在其固化成型后,因长时间浸水,会重返液态,在水中游离,失去防水性能。
3.结构裂缝引起的渗漏,若选用刚性防水材料处理,易受外力作用,反复开裂。
4.无保护外露的部位,必须选用耐候性较强的防水材料进行处理,若选用常规材料,易受环境影响,加速材料老化。
四、施工不当
根据现场情况,结合材料特性,选定合适的防水材料后,我们应当严格依照科学的使用说明,进行施工,以期达到最佳的防水效果。
1.涂料类防水材料对施工基面的洁净度及密实度要求较高,必须无明水、无油污、无松散物、无明显孔洞及裂缝等。
2.涂料类防水材料必须待上次涂膜固化成型后,方可进行二道涂刷,且必须与上次涂刷方向纵横交织。
3.卷材类防水材料对施工基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,必须无凸起、无凹陷、阴角处须倒角处理。
4.卷材类防水材料必须遵循由低往高的顺序施工,避免水流对搭接部位的逆向冲击。
5.卷材类防水材料必须保证搭接部位的完全贴合,避免水流至节点部位穿透防水层。
五、移除水源
要从根本上解决渗漏问题,不仅仅是单一的通过防水的手段阻断水路,我们应当从源头上移除水源,以杜绝水源扩散对其它部位造成的渗漏。
1.因给水管破损造成的渗漏,应当修复破损水管。
2.因排水管堵塞造成的渗漏,应当疏通排水管。
3.因坡度过小、排水不畅造成的渗漏,应当加大坡度。
4.因排水口过小或过少、排水不畅造成的渗漏,应当改造排水口。
5.厨房、卫生间、阳台、屋面等部位应当设置二次排水(暗排),确保完成面(地砖、混凝土刚性层等)与结构面(混凝土楼板)之间无积水。